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pptx
<p>,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 体系建设指南,智能制造发展形势,1,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思路,2,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内容,3,保障措施,4,目 录,C O N T E N T S,智能制造发展形势,1,01,智能制造,02,德国“工业4.0”,03,美国工业互联网,04,中国智能制造,05,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差异和启示,06,国际标准化组织研究进展,07,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意义,章节目录,以智能工 厂为载体,A,B 以关键制 造环节智 能化为核 心,以端到端 数据流为 基础,C,以网通互 联为支撑,D,1.1智能制造,四大特征,1,2,3,4,缩短产品 研制周期,提高生 产效率,提升产 品质量,降低资源 能源消耗,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义,1.1智能制造,6,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 中国(广州6 )智能装备研究院,1.2德国“工业4.0”,简介 德国的“工业4.0”战略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德 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由德国联邦教研部 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支持,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 览会上正式推出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 占领先机。,7,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 中国(广州7 )智能装备研究院,核心内容 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 智能生产)、实现三大集成(纵向集成、横向集成与端到端 集成)、推进三大转变(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产品由趋 同向个性转变、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1.2德国“工业4.0”,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 中国(广州8 )智能装备研究院 8,1.2德国“工业4.0”,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9月,德国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提出 实现工业4.0的八个优先行动领域,第一个就是开展标准化工 作。 2013年12月,德国电器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与德国电工委 员会联合发布德国“ 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明确了参 考架构模型、用例、基础、非功能性属性、技术系统和流程 的参考模型、仪器和控制功能的参考模型、技术和组织流程 的参考模型、人类在工业4.0中的功能和角色的参考模型、开 发流程和指标、工程、标准库、技术和解决方案等12个重点 方向,并提出了具体标准化建议,9, 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愿景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中将 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的全球化工业网络。实施的 方式是通过通信、控制和计算技术的交叉应用,建造一个信息物 理系统,促进物理系统和数字系统的融合。 2014年4月,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成立,联盟目标是制定通用标 准,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联盟已 经开始起草工业互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定义工业互联网的功能域、 技术以及标准,同时着手开发用例和测试床,助力软硬件厂商开 发与工业互联网兼容的产品,实现企业、云计算系统、计算机、 网络、仪表、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物理实体互联,提升工业生产 效率。,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 中国(广州9 )智能装备研究院,1.3美国工业互联网,10, 2015年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2015年智能制造 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 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明确要坚持立足国情、统筹规划、 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方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应用为切入点,分类开展并持续推进流程制造、离散制造、 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 智能服务等6方面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使关键智能部件、 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 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 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 中国(广1州0 )智能装备研究院,1.4中国智能制造,1.6国际标准化组织研究进展,IEC数字工厂 2011年6月,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了IEC/TC65 WG16数字 工厂标准制定工作组,专门从事数字工厂技术研究和标准制 定。数字工厂描述了包括基本元素、自动化资产及其行为和 关系的工厂通用模型。存储在数字工厂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 代表了数字工厂的各个方面。该信息可在整个工厂生命周期 中使用。 随后IEC 又陆续成 立了一系 列专门工 作组, 包 括: IEC/SMB/SG8工业4.0战略研究组和IEC/MSB“未来工厂” 白皮书项目组等,开展智能制造/工业4.0相关的战略研究、 体系构建和技术标准研制。,1.6国际标准化组织研究进展,ISO/IEC智能机器 2014年4月,ISO/IEC JTC1/SWG3 规划特别工作组成立了 智能机器专题组(Ad hoc on Smart Machines),计划从 虚拟个人助理、智能顾问和先进的全球工业系统等三个领域 开展标准化预研。 其中,先进的全球工业系统来源于“工业4.0”战略。它将物 联网和务联网引入到制造业中,并且形成了价值网络的横向 集成,横跨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数字集成,以及网络化生产 系统的垂直集成。目前,先进的全球工业系统领域的主要研 究对象包括标准化和参考架构,以及复杂系统的管理等内容。,1.7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是智能制造创新的驱动力 标准引领创新、标准保护创新。标准将为智能制造提供一个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即系统的可靠性、市场的关联性和 投资的安全性,为实现技术创新以达到智能制造要求奠定坚 实的基础。,1.7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是智能制造系统互联互通的必要条件 实现智能制造需要构建庞大复杂的系统,信息系统、生产制 造系统、自动化系统在产品的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 务全生命周期中要协同互动,这就需要协商一致的标准作为 保障。此外,标准化的术语和定义可以帮助各参与方进行沟 通和交流,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紧密合作。,1.7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意义,智能制造对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 化以及服务的智能化要求数据信息能够在装备、人、企业、 产品之间实现实时交换、准确识别、智能处理以及快速更新, 必须通过制定并执行成体系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 准和安全标准来完成。,1.7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标准能够体现国家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国际标准之争本 质是国与国之间产业实力的竞争和对国际市场话语权的竞争。 目前,智能制造标准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核 心的参考模型、数据接口和通信协议标准则是竞争的重点。 积极参与并争取主导制定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的国际标准,是 我国争夺国际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思路,2,01,总体思路,02,基本原则,03,工作目标,章节目录,2.1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 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 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标准 化在产业发展中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加强基础通用标准和 关键核心标准制修订,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 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支撑智能制造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参 与国际标准制订,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2.2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智能制造是一项交叉学科,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站在产业高度,做好顶层设计,运用 综合标准化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智能制造标准化对象及其相 关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准化研究,以智能制造整体 标准化对象的最佳效益为目标,对包括设计、工艺、生产、 管理、服务、评价和安全等要素综合考虑,协同推进。与此 同时,要做好与现有各工业行业标准的协调,重点规划与智 能制造紧密相关的数据格式、通讯协议等标准,避免重复建 设。,2.2基本原则,需求引领,应用结合。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应该坚持需求引领,并与应用紧密结合。 以推动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品率、缩短产品研制周 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为导向,从企业的实际需求 出发制定标准。一方面,综合标准化工作应与智能制造试点 示范工作密切结合,通过试点示范发现最佳实践,挖掘标准 化需求,总结先进的技术、产品、管理和模式,采用标准的 形式固化试点示范的成果,并在全行业推广。另一方面,应 制定智能制造实施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对智能制造试 点示范的成效开展评价,切实推动并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2.2基本原则,立足国情,分步实施 我国制造企业数量巨大,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 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 在较大差距,实现智能制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 立足国情,首先要重视制定参考体系结构、术语定义和数据 元素等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性标准;同时要优先制定数据接口 和通信协议等产业亟需标准;此外,要将分类施策思想贯彻 到标准化工作中,通过标准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引导不同 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基于各自发展阶段持续提升智能制造 水平。,2.2基本原则,开放合作,自主发展 我国制造业深度融入国际合作分工的现实决定了我们要在一 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环境下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我们 要加强与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的交流沟通,积极参 与ISO、IEC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建立开放 性好、兼容性强的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要充 分利用我国的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标准制定与实施,通过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标准 化,推动其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实现智能制造装备自主安 全可控。并适时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推进为国际标准, 增强我国自主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2.2基本原则,开放合作,自主发展 我国制造业深度融入国际合作分工的现实决定了我们要在一 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环境下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我们 要加强与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的交流沟通,积极参 与ISO、IEC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建立开放 性好、兼容性强的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要充 分利用我国的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标准制定与实施,通过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标准 化,推动其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实现智能制造装备自主安 全可控。并适时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推进为国际标准, 增强我国自主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2017,完成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 建设指南,做好智能制造标准 化工作的顶层设计、组织和机制 建设;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 行”原则,完成部分基础通用标 准和关键核心标准。,2025,智能制造标准在各工业行业 普遍应用,促进我国智能制 造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制造 装备自主安全可控水平显著 提高。,2020,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和关键核 心标准基本研制完成,智能制造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引领和指导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有序推进; 结合产业和技术发展,修订发布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 指南(2020版),对智能制造 标准体系进行动态优化。,2.3工作目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内容,3,01,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02,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03,04,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章节目录,智能制造标准化 参考模型,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实现贯穿企业设备 层、控制层、管理层等不同层面的纵,向集成,跨企业价值网络的横向集成,,以及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集成,,标准化是确保实现全方位集成的关键 途径。结合智能制造技术架构和产业 结构,从系统架构、价值链和产品生 命周期等三个维度构建了智能制造标 准化参考模型,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智 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 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3.1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智能制造标准化 参考模型,(1) 设备层: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感知和执行 单元; 控制层: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工业无线控制 系统(WIA)等; 管理层:由控制车间/工厂进行生产的系 统所构成,主要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等;,(4) 企业层:由企业的生产计划、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信息化系 统所构成,实现企业生产的整体管控,主要 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供应链管 理(SCM)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 系统等; (5) 网络层: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 网共享信息实现协同研发、配套生产、物流 配送、制造服务等。,3.1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系统架构,智能制造标准化 参考模型,制造资源代表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例 如文件、图纸、设备、车间、工厂等,人员 也可视为制造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系统集成代表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 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 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由小到大实现 从智能装备/产品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 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 造系统的集成。 互联互通是指采用局域网、互联网、移 动网、专线等通信技术,实现制造资源间的连 接及制造资源与企业管理系统间的连接。 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互联互通的 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 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企业 内部、企业间乃至更大范围的信息协同共享 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 发、工业云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型制造模 式。,3.1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价值链,智能制造标准化 参考模型,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了设计、生产、物流 销售和服务等5个环节。在智能制造的 大趋势下,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 产品和服务转变,价值链得以延伸。,3.1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产品生命周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3.2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的 最底层,其研制的基础共 性标准支撑着标准体系框 架上层虚线框内关键技术 标准的各个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的 关键技术标准(虚线框内 的最底层,与智能制造实 际生产联系最为紧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3.2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是对智能制造软装备和硬 装备的综合集成,该标准 领域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框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集成了智能装备/产品领域 和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领 域的核心数据,并与工业 互联网/物联网标准领域相 结合,支撑生产型制造向 服务型制造转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3.2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服务型制造标准领域位于 关键技术标准(虚线框内 的最顶层,对智能制造的 新模式、新业态进行标准 研究,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标准领 域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框架的关键技术标准(虚 线框内)的最右侧,打通 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贯 穿关键技术标准的4个领 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3.2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行业应用标准位于智能制 造标准体系框架的顶层, 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总 体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进 行细化和落地,用于指导 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基础 标准,安全 标准,管理 标准,评价 标准,可靠性 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 A、总体标准,制定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 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制定元数据、数据描述和 数据字典标准,为智能 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 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01 02,制定参考模型标准,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03 04,制定标识标准,用于对智 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 一标识与解析,基础 标准,安全 标准,管理 标准,评价 标准,可靠性 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A、总体标准,智能制造系统的安全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1、制定智能制造信 息安全管理标准,包 括管理基础标准和安 全监管标准等。,2、制定技术与机制标,准,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防 护技术。,3、制定产品测评以及 安全能力评估等第三方 测评与服务类标准,助 力工业企业提升信息安 全防护能力。,基础 标准,安全 标准,管理 标准,评价 标准,可靠性 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A、总体标准,管理标准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总体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企业 贯彻执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上,大力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制造业企业的贯标。两化融合管 理体系系列标准包括通用要求、基础和术语、实施指南以及在重点领域 的应用指南等,可帮助企业依据其战略目标的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 过程,并形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基础 标准,安全 标准,管理 标准,评价 标准,可靠性 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A、总体标准,智能制造各应用领域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对各智能制造应用 领域、应用企业和应用项目开展评估诊断,为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 供指导,为开展智能制造水平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一是按照可测量、可量化、可核查的原则从不同维度选取指标,制定智 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针对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三是制定 指导企业和行业开展智能制造水平评价的实施指南。,基础 标准,安全 标准,管理 标准,评价 标准,可靠性 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A、总体标准,由直接提供应用的试验 方法、评价技术或分析 程序等标准组成, 包括 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统 计分析、试验技术、筛 选技术、数据与记录等 相关共性技术方法标准。,分别针对可靠性工程的某一 方面或可靠性大纲规定的某 一要素做出详细说明和要求, 分为可靠性管理、风险管理、 寿命周期费用、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增长、 维修性和保障性,制定可靠 性过程标 准指南,制定可靠 性技术方 法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人机交 互标准,增材制 造标准,工业机 器人标 准,工业软 件标准,智能设 备标准,B、智能装备/产品标准 1 2 3 4,5,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B、智能装备/产品标准 智能设备标准 智能设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 主要包括传感器、测量仪表、分析仪器、执行器和精密仪器等。此 外,通过智能化使能技术还可以使现有传统设备具备智能化能力, 这也是需要进行标准化的重点领域。 人机交互标准 智能制造时代,人机交互从过去人不断的适应机器发展到技术不断 适应人的互动,从键盘输入,手柄操作,屏幕仪表显示等传统模式 发展到语音、手势、触摸、体感等新模式。目前,人机交互已经应 用在产品设计、设备控制、现场控制、物流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方 方面面,急需制定工控设备图形图标、语音命令和对象属性等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B、智能装备/产品标准 增材制造标准 增材制造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融合。增材制 造标准主要涉及六个领域。 模型设计标准 工艺和方法标准 增材制造材料标 准 检验与测试标 准 关键部件标准 设备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制定工业 专用机器 人技术条 件,制定工业 机器人性 能和检测 规范,制定工业 机器人通 信控制标 准,制定工业 机器人设 计平台标 准,B、智能装备/产品标准 工业机器人标准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 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标准主要包括四类。 A B C D,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B、智能装备/产品标准 工业软件标准 工业软件是指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工业企业的研发、制造 和生产管理水平并提高企业生产率的软件。工业软件的标准化工作可 以提升工业软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管理和服务、度量和测评等环节的 规范性,促进工业软件产品的互联互通性。,A,B,C,体系架构:主要提出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体现工业互联、 业务互联、产业互联的网络发展路径和技术体系架构络,工业互联网络:主要研究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 低时延、高可靠连接与智能交互的网络组网技术。,工业网关及传输:主要研究传统传感器至工业网关通信协议、智能传 感器或工业网关至物联网平台通信协议、物联网平台提供给上层应 用接口标准。,C、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 D、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标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 现了从产品设计到销售, 从供应商到客户,从设备 控制到企业资源管理的信 息快速交换、传递、处理 和集成,其标准体系从五 个方面进行构建。,智能工厂/数字 化车间建设规划 标准,01,04 智能生产 标准,05 智能物流 标准,02 制造软/硬件 系统集成标 准,03 智能设计 标准,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E、工业云和大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 主要包括数据质量、数据资产管理等 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虚拟化、数据管理等 服务标准 主要包括云服务、大数据服务、 服务管理等,3.3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F、服务型制造标准 业内缺少对服务型制造的明确定义以及分类统计方法,这是标准化要 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服务型制造涉及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日新月异,根据服务型制造的特点,在以下方面存在紧迫的标准化需 求。 电子商务领域标准 1,3,网络众包领域标准,2,远程服务领域标准,4,电子商务领域标准,3.4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保障措施,4,01,加强组织保障,02,建立新型高效标准化工作机制,03,04,加强标准的推广与实施 加强国际合作,章节目录,4.1加强组织保障,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 顶层设计、加大协调力度,完善组织保障。建议组建由工业 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领导的国家智能制 造标准化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规 划,统筹协调基础标准与行业应用标准的有效衔接;组建由 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咨询组,负责 把握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为工作组提供决策咨询;选择 专业标准化组织承担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 具体组织各标委会和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4.2加强组织保障-1,智能制造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庞大系统,产业界对智能制造的 认识将是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深入的过程。我们应顺应标准 化工作改革的形势,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要求,建 立新型高效、动态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工作机制。在确立智 能制造标准体系后,设立专门渠道,按照“急用先行”原则, 简化立项和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定周期,尽 快发布并实施术语定义、参考体系架构、数据格式和接口、 通信协议、评价指标体系和成熟度模型、信息安全等智能制 造基础标准和保障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 协同工作的集成标准。,4.2加强组织保障-2 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 指导智能制造工作有序开展;在智能产品、装备、制造技术 等方面,鼓励相关产业技术联盟制定满足市场需要的团体标 准,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进步。,4.3加强标准的推广与实施,建议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做好标准宣贯及产业化落地工作。 一是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智能制造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和 标准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要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 作与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在试点示范工程中了解标准化需 求,并将标准在试点示范工程中得以应用,通过标准对试点 示范项目开展评价与验收;三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工信主管部 门、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地方、行业根据其制造业特点, 有针对性的开展智能制造某领域的标准宣贯会;四是以培训、 咨询服务等市场化手段推进标准宣贯与落地,快速形成标准 实施的方法论、知识库和工具集。,4.4加强标准的推广与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化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 结经验,同时也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建议依托现有 的工作平台成立中德、中美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加强国 际交流合作,共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合作举办智 能制造领域的研讨会和产业论坛,探讨标准化需求,技术发 展方向以及创新的产业模型;共同参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国际 标准化活动,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基础标准的国际标准制定, 适时提出相关国际标准提案,将我国自主技术纳入国际标准; 共同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准应用示范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