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智慧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doc
《绵阳市智慧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智慧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doc(96页珍藏版)》请在悟道方案网上搜索。
1、 “ 智慧绵阳 ”建设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 一四年 十一 月 I 目录 一、前言 . 1 (一)规划背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范围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期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依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现状与需求分析 . 2 (一)发展现状 . 2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7 (三)建设需求 . 9 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 11 (一)指导思想 . 11 (二)基本原则 . 11 (三)建设目标 . 13 四、总体架构规划 . 17 (一)业务架构 . 17 (二)总体架构 . 18 五、重点项目规划 . 22 (一)
2、两个基础 . 22 (二)五个平台 . 26 (三)九大应用 . 31 六、产业带动规划 . 56 II (一)带动机制 . 56 (二)带动计划 . 57 七、建设运营规划 . 62 (一)建设运营主体 . 62 (二)建设进度计划 . 63 (三)建设运营模式 . 65 八、保障措施体系 . 68 (一)组织保障 . 68 (二)政策保障 . 68 (三)体制保障 . 69 (四)资金保障 . 70 (五)人才保障 . 71 附件一:智慧 绵阳 建设项目表 . 73 附件二:智慧 绵阳 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80 附件三:智慧 绵阳 信息化人才培训管理办法 . 84 附件四:智慧 绵阳 信
3、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 87 1 一、 前言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 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围绕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纷纷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作为未来 5-10 年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如新加坡提出了建设智慧国的建设计划,国内一些城市则提出了如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智慧南京等发展战略。 2 二、 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 发展现状 1. 发展基础 我市紧紧围绕 建设科技城市,智慧绵阳 的总体目标,着力转
4、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了产业规模、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 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智慧 绵阳 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 1) 产业经济稳步增长 我市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产业化发展,使农业、工业、服务业得到全面发展,产业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3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69.34 亿元,增长 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14 元,增加 1972 元,增长 10.3%;农民人均纯收入 8584 元,增加 982 元,增长 12.9%。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升。 2013年粮食产量 151.22万吨,增加 4.78万吨,增长 3.26%。现代农
5、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农业、 林业、畜牧、水产等现代示范园区 22 个。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新村聚居点148 个、新农村综合体 5 个。启动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工业经济提质升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2013 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 538.8 亿元,增长 11.2%;实现利润总额 100.04 亿元, 3 增长 27.7%。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1 户,新建创新型企业 32 户。 绵阳 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入全省重点产业园区 51025发展计划
6、。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2013 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 231.69 亿元,增长 10.7%,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 287 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6.12 亿元,增长 14.5%。提升改造特色街区。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 7 个。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 110.29 亿元,增长 28.0%。 ( 2)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多措并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2013 年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 16.1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 42.67%。 注重推进规划编制。 2013 年累计投入 1.2 亿元,完成 绵阳 城市总规修编和 1
7、3 项专项规划、 8 项控规、 4 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 加快推进 绵阳 新城建设。 2013 年全市新开工项目 59 个,续建 54个,竣工 28 个,完成投资 142.8 亿元。 同步推进旧城改造。 2013 年全市实施旧城改造项目 47 个,完成投资 9.3 亿元,多条主次干道改造基本完成。扎实推进城市创建,加强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通过验收。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到 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4%,保障了 23.67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强化 4
8、环境约束和节能减排,顺利完成 2013 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 310 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1.85%。 ( 3) 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了数字化程度较高、业务种类较全、覆盖全市的通信网络,各类信息业务用户量稳定增长。 截止 2013 年年底,全市光缆线路总长 39753 公里,基站 4772 个,其中 4G 基站 817 个,城域网出口总带宽 280G,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131 万门 ,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611 万门,固定电话用户 45 万,移动电话用户 229 万,宽带网接入端口容量 84.6万个,公共
9、区域 WLAN热点数 2547 个,光网小区数量 2454 个,光网小区覆盖用户 120.7 万户,固网宽带用户 41.4 万户,有限电视接入用户达到 65 万户,覆盖率达 52%,其中数字电视用户 49 万户,数字化率达 75%, 3G 信号覆盖率达 86.0%,城市家庭 20Mbps 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 74.3%,农村家庭 4Mbps 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 97.2%,固定带宽家庭普及率16.3%, 3G/LTE 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达 17.5%, 4Mbps 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 88.0%, 8Mbps 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 40.7%。 ( 4) 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电子政务
10、建设卓有成效,政务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在全省率先建设了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电子政务办公;是全省较早建立门户网站、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高速通道的市州之一;政务服务体系已逐步 5 完善,已建设行政效能监察系统、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 12345市民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群、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运行平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等。 教育、卫生、人社、人口计生、公安等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各领 域核心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撑,金保工程、金人工程、教育城域专网、金盾工程等行业专属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库日趋完善, 12356阳光计生热线、市长信箱等公众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市、县(区)、乡、村四级惠民服务网络
11、初步建立。农民工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流动人口网上办证等信息工作在全国、全省位居前列,信息化应用逐步从简单应用向纵深发展。 农业、工业、服务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已建成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网,及时公布农业相关政策信息,发布农产品市场需求,提供农业新闻视频, 开展农业培训讲座以及专家在线访谈,为全市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工业信息化应用效果显著,目前与各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同建设了数字工地、煤矿产量与安全监测系统、产能安全监控系统等项目,为工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强化电子商务、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搭建完成 掌上绵阳 手机 APP 平台,实施旅游 13
12、8计划,培养壮大信息化服务业项目,加快产业经济发展速度。 2. 存在问题 我市通信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信息化应用水平也显著提升,初 6 步具备开展智慧 绵阳 建设的基础条件,但是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需求,目前通信基 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尚存在以下问题: ( 1) 通信基础设施需换档升级 通信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承载平台。而目前我市网络滞后成为智慧 绵阳 建设的瓶颈,促进智慧 绵阳 建设必须将发展宽带网络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推动通信基础设施换档升级。 ( 2) 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发展不够均衡 信息化应用推进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府各部门间、各类企业间
13、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认知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存在较大不平衡。不同社会层次人群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机会、能力不均匀,信息化水平差 距较大。 ( 3) 部分项目存在重复投资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各部门机房需要分散建设,并按峰值需求购买设备,这就造成了部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及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分散建设还增加了运维的难度,运维人员数量,使有限的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能得到充分运用。 ( 4) 信息资源共享不足 由于我市信息化建设过程缺乏统一部署、协同推进的体制与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信息化建设存在孤岛现象;同时,由于缺乏信息化顶 7 层设计,各行业数据标准不统一,信心的互联互通,
14、数据的共享较难实现。 ( 5) 资金人才相对匮乏 与全国和四川省较发达城市相比,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相 对不足。加大政府在信息化领域资金投入,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投资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有助于缓解全市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全市虽然有 3 所高等院校,但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使得大学毕业生很少在当地就业,导致全市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供给与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面临的机遇 国务院及各部委信息化战略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
15、0 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快 智慧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 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方案和四川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开展区域性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智慧社区、智慧小区、智慧家庭建设,着力深化宽带网络 8 在民生领域的应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保障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 的思路和新的技术。同时,我市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
16、环境压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等适应我市发展的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开展智慧 绵阳 建设。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正确把握发展形势,将智慧 绵阳 规划和建设摆在了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为构架 绵阳 发展新格局,打造智慧 绵阳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面临的挑战 第一,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市民等各个 方面。但是目前各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明显认识不足,缺乏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环境,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
17、以持续推进。 第二,缺乏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导致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建设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建好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建设的统一规范作用,才能有效瓦解并防范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9 第三,缺乏保障有力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城市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 集中和共享,而信息资源越集中,信息安全保障也越重要。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管理,建设保障有力、标准统一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信息传递环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从而为自主、高效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三) 建设需求 智慧
18、 绵阳 建设将立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结合市民、企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先行、逐步展开的方针,打造具有 绵阳 特色的智慧城市。 首先,聚焦重点领域,重视总体规划。通过统筹考虑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 服务、民生事业诸多方面,把实现便民惠民、支撑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以促进数据共享、实现信息惠民为主要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布局,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突出问题,实现任务聚焦、工作聚焦、工程聚焦、政策聚焦、资金聚焦,以保证智慧 绵阳 项目稳步推进,顺利落地。 其次,
19、以总体规划为纲,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信息融合。总体规划作为智慧 绵阳 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并引领智慧 绵阳 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强智慧 绵阳 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 据等新技术、新理念、新应用、新模式,把握当前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注重系统架构的灵活性, 10 解决好已有系统和未来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和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 最后,建立智慧 绵阳 建设运营机制,保证智慧 绵阳 可持续发展。依据我市的资源和环境禀赋、经济和社会形态、技术和产业基础,建立维护智慧 绵阳 良性运行的组织机构和标准体系,确立符合我市特点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和运营模式,吸引
- 温馨提示:
建议用WPS软件(.pptx、.docx)打开文档,少量文档使用Microsoft(.ppt、.doc)打开易出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打开文档,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绵阳 智慧建设 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