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V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V3.0.docx(386页珍藏版)》请在悟道方案网上搜索。
1、市智能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V3.0智能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 1 章 项目概述11.1 项目背景1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1.3 研究范围及工程示范性31.3.1 研究范围 31.3.2 工程示范性 31.4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41.4.1 建设目标 41.4.2 建设规模和内容41.5 建设工期与投资 51.5.1 建设工期 51.5.2 工程投资 61.6 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61.7 社会经济效益 6第 2 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82.1
2、项目建设单位 82.2 项目承担单位 9第 3 章 需求分析及项目建设必要性103.1 发展现状103.2 业务概况103.2.1 城市公交 103.2.2 出租汽车 123.2.3 道路运输 123.2.4 市域公路 133.2.5 维修驾培 133.2.6 停车管理 143.3 业务特点分析 153.4 业务需求分析 163.4.1 交通主管部门需求173.4.2 行业管理部门需求173.4.3 从业企业需求 183.4.4 社会公众需求 193.5 系统建设现状 203.5.1 &
3、nbsp;信息化建设现状203.5.2 存在的主要问题223.6 项目建设必要性 24第 4 章 项目总体方案 2714.1 总体定位及运营模式274.2 建设原则284.3 总体目标294.4 总体设计314.4.1 设计思路 314.4.2 总体框架 344.4.3 技术架构 354.4.6 物理部署 374.4 建设任务394.5 工程边界49第 5 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5.1 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15.1.1 综合交通运行管理平台 535.1.2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685.
4、1.3 交通行业管理平台815.2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1415.2.1 数据需求分析 1445.2.2 数据分类 1475.2.3 数据采集方案 1475.2.4 数据整合方案 1535.2.5 数据共享与交换方案 1565.2.6 数据库建设方案1605.2.7 数据部署方案 1635.2.8 数据量估算 1635.3 主机及存储系统建设方案1655.3.1 云技术架构 1655.3.2 云部署方案 1665.3.3 服务器性能 1715.3.4 备份系统方案 1775.4 应用支撑系统建设方案1
5、785.4.1 操作系统 1785.4.2 数据库管理系统1785.4.3 数据分析平台1795.4.4 数据交换平台 1805.4.5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1815.4.6 ESB 中间件 1825.4.7 虚拟化软件 1835.4.8 双机热备软件 1845.4.9 备份软件 1855.4.10 交通 GIS 一张图 1855.5 终端建设方案 1895.5.1 公交终端方案 18925.5.2 出租终端方案 2005.5.3 客运枢纽终端方案2095.5.4 维修终端方案 2115.5.5 驾培终端方案 21
6、15.5.6 水运终端方案 2135.5.7 停车终端方案 2145.6 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2175.6.1 网络性能需求 2175.6.2 网络设计方案 2215.7 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2235.7.1 建设原则 2235.7.2 信息安全设计 2245.7.3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2255.7.4 物理安全 2285.7.5 数据安全 2295.7.6 网络安全方案 2315.8 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2345.8.1 方案一 23
7、45.8.2 方案二 2745.9 标准规范284第 6 章 项目招标方案 2866.1 招标范围2866.2 招标组织形式 286第 7 章 项目环保、消防与卫生 2877.1 环境保护措施 2877.2 消防措施2887.3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288第 8 章 节能方案2908.1 能耗设备及种类 2908.2 节能措施290第 9 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2929.1 建设的组织模式 2949.1.1 工作分工
8、2949.1.2 组织方式 2959.2 运行维护机构 2969.3 系统维护的方式及要求2979.4 人力资源配置 2989.5 人员培训方案 299第 10 章 项目实施进度301310.1 项目建设工期 30110.2 实施进度计划 301第 11 章 项目投资估算30411.1 投资估算30411.1.1 估算编制依据 30411.1.2 估算编制说明 30411.1.3 投资估算 30511.2 运行维护估算 3421
9、1.3 资金筹措34311.3.1 项目建设资金 34311.3.2 运行维护资金 343第 12 章 运营模式分析34412.1 运营模式分析 34412.1.1 模式一:维护协议34412.1.2 模式二:服务购买+金股模式34612.1.3 模式三: BDOT 模式 34912.2 运营模式选择 35212.3 商业化运作方式分析35312.4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系统商业化分析 35512.4.1 移动终端 35512.4.2 语音交通信息查询服务 35612.4.3 互联网网站 358第 13 章 效益评估 3601
10、3.1 经济效益36013.2 社会效益361第 14 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36314.1 项目风险识别和分析36314.2 风险对策和管理 3654第 1 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交通运输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推动市建设幸 福之城、生活之城的重要支撑。伴随市城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 口的增长和车辆的快速增加,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日益 严重, 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趋于饱和, 道路负荷增加,车辆行驶速度 降低, 居民出行时间延长。智能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促进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11、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的重要手段。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 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3)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4)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建设推进方案5)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6)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7) 城市公交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 关于印发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交公路发 2009226 号)19)  
12、;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10) 关于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13 号) 1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12)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 13)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建设推进方案 14) 国家电子政务建
13、设规划(2008-2012) 15) 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 16) 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 17)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第二版) 18)关于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与发展
14、的若干意见 19)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20) 安防电视监视系统技术要求 21) 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代码 22)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数
15、据交换格式 23)青海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24)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5) 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6)青海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规划 27)全省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
16、作安排意见228)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 29)市 “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30)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 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 号;32)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55 号令, 2007);33)其它国内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1.3 研究范围及工程示范性1.3.1 研究范围
17、本工程主要研究市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方 案,并进行投资估算、效益评价以及风险分析等。本工程业务范围涵盖城市公交、出租、道路运输、公路、停车、 物流、枢纽综合管理、 交通管理等业务。1.3.2 工程示范性本工程建设主要具有以下示范性:1.西部高寒地区示范。西部高寒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自然 条件艰苦,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建设与开发的地区,主要的 城市有市、拉萨、格尔木等。通过发展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 为高寒3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2.跨越体制示范。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市级综合交通运行管 理中心, 实现交通运输、公安交警、气象、旅游等多部门信息互联互 通,开拓城市信
18、息化智能化建设新局面。3.省市互动示范。 市是青海最大的城市,人口占青海 39.2%,GDP 占全省的 50.5%,具有重要的地位。省级交通信息化与市级交通信息 化具有紧密的联系,本工程力争实现省市交通信息化整体关联和细节 交融,促进省市互动。4.综合交通示范。多种运输方式在市域汇集, 借助省会省市核心 理优势,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一体化体系的建设, 努力提供公路、水路、 道路客运、城市客运、铁路的综合信息服务。1.4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1.4.1 建设目标依托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构建全市交通运输基础信息平台, 形成全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建设综合交通运行管理中心。加强 公交、出租、 公路、
19、客运枢纽、停车、维修驾培等行业管理, 实现交 通运输监测一体化、交通管理精细化、信息服务精准化,提高市交通 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推进城市智能交通快速发展,迎合市现代 化城市发展趋势。1.4.2 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建设规模较大,覆盖市交通运输各领域,包括出租、公交、4道路客运、停车等行业,涉及市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交通 企业和从业人员、普通出行公众等。项目建设“一套监测体系、一个云数据中心、三大应用平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初步建成市交通运输基础感知体系,监测公交、出租、客运 枢纽、驾培维修、停车、物流、干线公路等运行状态, 从交通基础设 施和运载工具两个维度形成交通物联网。新建
20、综合交通数据资源中心,建立数据资源平台和数据交换 平台, 构建交通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主体数据库,实现与省交 通厅、市公安局等的互联互通。建立综合交通运行管理平台,全面掌握全市交通运行状况, 促进交通发展模式从各行业独立运行向综合协调运行转变,实现全市 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网站、维信平台、交通热 线、移动 APP 等多种方式, 面向交通系统服务对象提供全面、准确、 及时的交通信息服务。建设交通行业管理平台, 建立公交智能管理服务、出租智能 服务管理、公路综合管理、客运枢纽综合管理、驾驶维修管理、停车 管理、物流、水运等行业管理系统。1.5 建设工
21、期与投资1.5.1 建设工期5根据工程量估算,本工程建设工期为 12 个月 (自工程开始实施 至正式投入运营)。1.5.2 工程投资本工程根据指挥大厅、会商室等配套工程建设位置分为方案一和 方案二。考虑到市智能交通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及便捷性,本工程推荐 方案一。1.6 项目主要建设条件进入 21 世纪以来, 市交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快的 发展,体质机制和交通信息化基础方面均已具备较好的建设条件。 2009 年调整了交通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各单位明确了信息 化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补充完善了市交通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交通信息网络基本形成、交通门户
22、网站日益完善、专业管理系统 逐步推广,各种信息化应用开始覆盖和深入到路政、运政、安全管理 等各个业务领域, 信息化对交通行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已经逐渐显现。1.7 社会经济效益本工程的主要社会效益如下:1.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决策水平。本工程将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行 业监管和决策分析,通过对行业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 实现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和预警, 综合分析行业发展态势, 提升行业决策水平。62.支撑运营管理,提升系统效率。本工程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部 门行业管理能力,提供精细化管理手段,初步实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对交通运输网络和运输装备等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 区域交通运输网 络协调运
23、行能力增强, 提升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转效率。3.提高应急水平, 加强交通安全。本工程将建立突发公共事件、 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全方位预测监控、预防预警、快速响应的交通日常 监测与应急系统,切实提高交通安全保障和交通事件处置能力,有利 于预防和减少交通公共事件, 以及造成的危害程度, 有助于保障公众 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4.提升出行服务,提高出行效率。本工程通过全面、准确、及时 地采集交通基础设施和车辆运行状态信息,通过出行服务网站和手机、 热线电话、可变情报板等,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出行信息服务,提高 交通出行效率。7第 2 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 项目建设单位本次项目建设
24、单位为: 市交通局。市交通局是主管全市公路交通行业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责 如下:1.加强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职责,优化交通运输布局, 促进 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 输体系。2.加强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职责,优先发展公共交 通,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加快推进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化。3.组织实施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拟定交通运输 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并负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 体系规划并实施。4.组织起草交通运输法规规章和政策,并监督实施。参与拟订物 流业发展规划。5.负责提出公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政府财政性资金安排
25、 意见, 承担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及科技项目的申报工 作。监督实施有关规费政策。6.承担公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执行并监督实施工程建设相关制 度和技术标准。组织协调有关重点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工作, 指导监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组织实施和指 导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87.承担道路客运市场监管责任。执行并监督实施运输有关制度、 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负责城乡客运及有关设施规划和管理, 负责出 租汽车行业的管理工作。8.负责道路客货运输、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行 业管理。负责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9.监管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城市客运工作。
26、负责城市客运线路的 规划、布局、站点设置及资金投量投向的调控,负责城市客运车辆的 总量额度控制。10.承担水上游艇及相关水上设施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水上游船 及相关水上设施安全事故、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依法组织或参与事 故调查处理工作。11.负责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协调重点 物资和紧急客货运输、承担国防动员有关工作。12.负责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检测分析运行情况,开展相 关统计工作, 发布有关信息。负责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工作。13.负责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职责。14.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2.2 项目承担单位(略)9第 3 章 需求
27、分析及项目建设必要性3.1 发展现状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 35 万辆, 在册营运车辆 5.9 万辆, 其中客 运车辆 1.03 万台, 15.3 万座,货运车辆 4.87 万台, 21.8 万吨位, 取得道路客运从业资格人员 12 万人,道路客运市场发展平稳、安全、 有序。2013 年市旅客运输量 5402 万人次,其中道路客运量为 4816 万 人次, 占旅客运输量的 89.15%;旅客周转量为 87.90 亿人公里, 其中 铁路旅客周转量为 38.42 亿人公里, 占旅客周转量的 43.71%。2013 年市货物运输量为 3273 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 2781 万 吨, 占货物运输量的
28、84.97%;货物周转量 226.47 亿吨公里, 其中铁 路货物周转量为 147.97 亿吨公里,占货物周转量的 65.98%。3.2 业务概况3.2.1 城市公交市现有公共交通经营企业 2 家, 拥有从业人员 5545 人, 其中驾 驶员 3147 人。公交线路 72 条,其中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交 通线路 68 条,占比 95.6%。表 3- 1 市公交经营企业运营情况表序 号公交企业线路数量公交车 数量驾驶员数 量企业性质公司简介1市公共交通有 限责任公司6817642987国有成立于 1957 年, 2007 年 8 月 1 日更名为市公共交 通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市 城市公交
29、运营服务及公 交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10经营管理。2014 年兼并原 市运输有限公司。2市城通公交运输有限责任公司482160国有成立于 2012 年,主要经 营快速公交线路。合计7218463147市城市公交线路 72 条,公交车辆 1846 台,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 有量 16.2 标台, 绿色公交车辆比率 100%,2013 年全年客运量约 3.98 亿人次, 公交机动化分担率 60.4%。市布设有公交线路的道路总长 316km,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为 4.2km/km2。近年来,市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线网结构, 进行线路调整并 开通新线路, 方便乘客快速流转, 扩大公共交通覆盖率。 2011
30、年调整 38 条公交线路, 新开 5 条公交专线, 并以市西火车站为重点, 对全市 相关公交站点进行迁移调整。 2012 年为拉大城市公交骨架,加强公交 网络服务能力,方便市民群众出行,市交通局通过现场调研制定了市 快速公交实施方案,投资近 5000 万元,开通了四条快速公交线路。目前市昆仑路和柴达木路设置了公交车专用车道,施划了相应的 标志标线, 在车道内标有“公交车”字样,右侧隔离带上立着“右转弯公 交车靠右行驶”的交通标志牌。图 3- 1 市公交专用道11目前部分公交线路设置时,缺乏考虑左转公交车车辆对正常行驶 车辆的影响。公交站点位置设置不合理,没有公交港湾,公交车辆进 出站对社会车辆
31、的正常行驶干扰较大。3.2.2 出租汽车市现有出租车 5516 辆,其中个体出租车 4893 辆。出租汽车公司 6 家,除市城通公司“公车公营”外,其他 5 家均为挂靠服务型企业。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打车难”现象比较严重、非法 营运屡禁不绝, 急需从各方面着手治理。2008 年, 市交通局利用市场 化手段引入深圳市慧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免费为全市五千多辆出 租车安装 GPS 监控报警系统, 并配建了 GPS 监控室,为出租汽车运营 监控与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2.3 道路运输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公路基 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公路客货运输量持
32、续增长。运输企业尤其是客运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运力结构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化、集约化、专业 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到 2013 年, 市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 30 家, 班车客运 11 家、旅游客运 19 家,旅客运输从业人员 5129 人,客运车辆 1160 辆, 其中班线客运客车 520 辆、旅游客车 640 辆。道路货物运输企业 27108 家,普通货运 27015 家、货物专用运输 15 家、大型物件运输 37 家、 危险货物运输 21 家,货物运输从业人员 85190 人,载货汽车 43185 辆。客运站企业 11 家,其中一级站 4 家、二级站 2 家、三级站 1 家、12四级站 3
33、 家、五级站 1 家,从业人员共计 499 人。客运线路总计 224 条,其中跨省线路 61 条、跨地(市) 线路 121 条。 客运线路平均日 发班次 1403 次, 其中跨省线路 154 次、跨地(市)线路 929 次。2013 年市旅客运输量 5402 万人次,其中公路客运量为 4816 万 人次, 占旅客运输量的 89.15%;旅客周转量为 87.90 亿人公里。货物 运输量为 3273 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 2781 万吨, 占货物运输量的 84.97%。3.2.4 市域公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 以市为中心辐射全 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 国道贯穿全境
34、,市至大通、市至塔尔 寺、 市至阿岱高速公路、市至湟源、湟源至倒淌河、 市至互助一级公 路等 12 条高等级公路,形成了以市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米”字型 高等级公路网。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 4322 公里, 其中国道 410 公里,省道 265 公里,县道 1171 公里, 乡道 962 公里,专用道 17 公里,村道 1494 公里, 路网密度 43 公里/百平方公里。市辖三县农村道路通畅行政村 比例达 95.5%,村道硬化村庄比例达 81.8%,基本形成以国省干道为 框架, 以县乡道路为支撑,辐射全市各乡、镇的城乡公路网络结构。3.2.5 维修驾培市维修驾培行业发展较快, 总体满足汽车快速增
35、长的需要。 2013 年,全市共有 484 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其中一类汽车维修企业 28 家, 二类汽车维修企业 185 家,三类维修企业 270 家,整车修理 5684 辆13次、总成修理 40370 台次、二级维护 116945 辆次,维修救援 8412 辆 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7 家,2013 年完成 151701 次检测。近年来, 市汽车维修企业以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深 入开展“绿色汽修”活动, 2014 年 10 家企业计划新购 30 台绿色维 修设备。近年来,市驾驶员培训行业快速发展,培训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基本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引发的驾
36、驶员培训旺盛 需求。 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企业有 30 家,其中一级企业 5 家, 二级 企业 19 家,三级企业 6 家, 教练员人数 893 人。2013 年培训人次 49047 人次。有教学车辆 753 台、机动车驾驶模拟器 126 台。3.2.6 停车管理现状市城区车位总体供应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市纳入行业管理的 社会停车场有 335 个,共 19522 个停车位,停车场面积 48 万平方米。 城区内商业及办公用地周边停车泊位数量最大,占停车场泊位总量的 45.7%,其次是宾馆和餐饮业用地所属停车场及居住用地停车场,分 别占总量的 17.7%和 16.3%。目前市路内停车场地有 91 个
37、停车场,共 2552 个停车位。部分路 内停车设施占了用了行人步道或者非机动车车道,造成行人或非机动 车被迫占用机动车道通行, 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存在较大的安全 隐患。路内停车的随意无序也导致了支路系统通行能力恶化。市的公共停车泊位比较紧张, 截止到 2014 年 2 月份市机动车保 有量约为 35 万辆, 计算市区每百辆注册汽车占建成区内社会公共停 车场的机动车泊位数为仅为 5.97 个/百辆,需大力规划建设。14此外, 市机动车违章现象及时查处率低。停车场监管不到位,停 车难加剧,增加了路内停车的压力, 影响道路的行车秩序。3.3 业务特点分析通过对业务现状的梳理,结合市本身社会经济
38、情况,分析市交通 运输业务的特点如下:1.市作为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巩固,作为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的交通 辐射功能不断加强, 区位优势明显, 注重由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 对外交通体系的同时, 注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 周边州县的大量人口聚集到市,形成强大的交通需求, 城市交通 问题日益凸显。2.市是受到地理环境限制, 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非常有限, 不适 宜发展小汽车出行方式,且由于高寒缺氧, 自行车、步行等方式也不 适宜长距离通勤需求,所以应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出行 方式,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3.综合交通管理体系尚不完备,从理念和机制层面, 未能实现科 学
39、配置交通资源, 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 统筹城市内外、客货交通等,也缺乏涵盖公交、出租、 道路客运、交 通枢纽、交通管理的综合管理手段。4.交通行业管理水平有待加强,行业协同管理欠缺。 道路客运业 务管理较为成熟;公交出租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业务管理需不断调 适; 停车业务管理相对较弱,市政府正成立行业管理办公室;物流管 理需要省市两级联动。 市各交通运输子系统缺乏统一监管, 业务协同 能力较差,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不高。155.公众服务有待提升。市人民群众对交通服务的安全、舒适、便 捷的要求较高, 对交通信息服务全面、及时、准确、人性化的要求较 高。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发布渠道
40、相对有限, 主要以网站、广播等大众 服务方式为主,缺乏移动终端、微信、车载终端等个性化服务方式。3.4 业务需求分析本工程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侧重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解决交通 问题。根据市交通业务概况与特点分析,梳理交通运输系统不同用户 的需求,主要包括市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从业企业和社会 公众四类用户。表 3- 2 业务需求服务汇总表用户类别用户名称服务需求交通主管 部门市政府、 交通局、 交警部门全面掌握全市交通运行情况、提高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 水平、提高道路网运行效率, 保障道路行驶安全, 加强 民航、铁路与市内出租车等接续交通之间协调联动等需 求。行业管理 部门运管处需要及时掌握
41、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等客运信息,分析出行特征;全面掌握从业人员、营运车辆等道路 运政信息, 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实现道路客运协同管理。企业公交、 出租、道路客运等企业掌握车辆、客流运行状况, 掌握全市道路路况信息、及 时掌握全市道路拥堵点,了解交通运输使用者对公交、 出租、道路客运等的需求出行公众公交、出 租、长途 客运的乘 客,以及 从业人员 与企业等为公众提供路网、交通路况、长途客运、公交客运等 出行信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便捷 的行政许可办理业务,提供企业资质、信用评价、行 政许可办理流程、办理结果等政务公开范围内的信息查询。163.4.1 交通主管部门需求1.
42、宏观决策方面。全面掌握全市交通运行情况, 了解交通行业运行指标, 提高城市 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道路网运行效率, 保障道路行驶安全,加 强统筹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等需求, 为政府制定交通发展战 略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供支撑。实现交通应急值守, 全面掌握风险源、抢险物资及抢险队伍分布 情况,对全市交通资源统一监控和调配,为实现“信息交互、统一协 调、分级指挥、一致行动”的应急联动机制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与兰州、银川的协同效应, 实现长途客运、物流等方面的信 息融合;强化市中心城在市域的极核作用, 实现与周边州县信息资源 的高效共享。2.公共服务方面。全面整合交通行业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
43、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业 务办理、信用认证、资质查询、交易监督等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包括出租电召、 公交到站、停车诱导、客运网上售票等,方便社会公众方便、快捷地 使用各种交通出行方式。3.4.2 行业管理部门需求行业管理包括公交、出租、道路客运、停车、公路等行业领域的 管理,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需求:171.需要及时获得公路、城市道路、公交场站、综合客运枢纽等交 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兼顾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状况;2.需要实时掌握交通运载工具 (包括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 等) 的动态运行情况,结合车载定位设备和视频设备,了解服务水平 与服务质量。3.需要及时掌握长途客运
44、、公交、出租等客运信息, 分析交通出 行特征;全面掌握从业业户和从业人员、营运车辆等运政信息,开展 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服务质量考核等。4.需要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行政许可办理业务, 提供企业资质、信 用评价、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办理结果等政务公开范围内的信息查询。5.需要为公众提供路网、交通路况长途客运、公交客运等出行信 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3.4.3 从业企业需求从业企业作为交通运输生产者,既是政府与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 对象, 也是交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具体包括公交、出租、道路客运、 停车、公路等运营企业,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需求:1.根据企业自身属性,需要及时掌握公交、出租、停车等交
45、通政 策、法律法规, 及时了解交通运输发展趋势;2.需要简单快捷地办理包括交通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认可、证书 颁发等各类行政许可事项, 能够及时从行业管理部门了解办理状态和 结果。3.需要能及时获取公路、城市道路、场站枢纽的运行状况, 科学18合理地安排生产, 进行智能调度与管理,更好地满足客流与货流需求。4.城乡公交企业与长途客运企业需要加强与周边州县的协作,实 现公交一卡通、网上联网售票, 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业务效率。3.4.4 社会公众需求社会公众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百姓出行对于享受便捷、安全、高效、 均等化的交通服务和交通信息服务方面。1.出行前信息服务。 包括:道路客运时刻表查询、网络
46、售票及晚 点信息发布等;出租智能电召、出租停车招呼点查询、出租司机诚信 查询等;公交时刻表和公交线路、换乘地点、票价以及合乘匹配等实 时信息; 交通事故、道路施工、拥堵路段、个别路段车速、特殊活动 安排以及气候条件等信息。出行者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制定出行方式、 出行路线、出行时间等,规划出最优出行。2.出行中信息服务。驾驶员在出行中需要的信息包括动态的最优路径信息、路网交通运行状态信息、交通事件信息、 停车场信息、交通法规信息、收费站信息、气象信息及路边服务信息等。可通过可变 情报板、车内导航设备等向驾驶员发布上述信息,便于驾驶员选择最 优的出行路径。对于采用公交方式的出行者, 需要获得实时的公
47、交运行信息和换乘信息服务。通过电子站牌、车载信息屏、手机等方式, 乘客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在出行中对其出行路线、方式和时间作出恰当的选择,提高其出行高效性和便利。对于采用出租的出行者,需要 简单方便的电召服务。3.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是指满足特定出行者个体需要的 信息, 出行者需要的信息包括沿途及目的地的旅游景点、加油站、停19车场、汽车修理厂、餐饮服务、公安局、医院等服务及设施的地理位 置分布、电话号码、地址、 办公或营业时间等。4.停车诱导信息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停车场的位置、 使用状况、路线以及相关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诱导驾驶员最有效地 找到停车场。它主要对区域内各停车场相
48、关数据(停车场的位置及空 车位数等)进行实时采集, 通过路边的可变信息显示板和车载信息板, 为驾驶者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车位信息,引导其通过最优的路径, 到达最合适的停车场。3.5 系统建设现状3.5.1 信息化建设现状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市交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快 的发展,尤其是在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后,交通信息化推进速 度大大加快。一、 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完善1.交通信息网络基本形成。市交通局机关以及各直属单位内部均 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络。同时依托省交通专网,采用VPN 技术,实现 省交通厅运管局与市局运输处联网开展业务。另外, 省交通厅建成了 数据中心机房、
49、视频会议系统(部省联网)。2.交通门户网站日趋完善。2006 年建成了市交通局信息网, 至今 已有七年,由主管领导亲自督导,不断加强交通信息化工作,并加强 专业人员培训, 多次改版, 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了政务公开、为民服 务、方便沟通的目标。20二、 行业管理系统逐步试行近年来,市交通系统成功开发应用了多个行业管理信息系统, 公 路方面依托省交通厅有公路地理信息系统、 公路监控系统、交通运输 统计系统、干线公路运行监测系统和出行服务系统等;公共交通方面 有公交智能监控调度系统、电子站牌系统、公交 IC 卡系统、出租车 监控调度系统等;运管方面有标准协同式道路客运业务管理系统、客 运视频监控系统、运政稽查系统等;车管方面有维修检测企业系统等。 各种应用已经覆盖和深入到路政、运政、安全管理等各个业务领域, 信息化对交通行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已经开始显现。1.市 71%公交车辆安装了车载 GPS 系统。截至 2013 年 7 月, 市 三家公交企业中的公交公司和城通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