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年|免费下载.pdf
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 ( 2020年) 中国通信学会 2020年 11月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顾问 张延川 余晓晖 王志勤 胡坚波 专家组 组长 周建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专职常委 中国通信学会知识产权中心首席专家 成员 姓名 单位 职务 文剑 中国通信学会 副秘书长 续合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敖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标准所所长 石友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标准所副所长 曹蓟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标准所副所长 李文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知识产权中心主任 葛雨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车联网创新中心主任 撰写组 单位 姓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沈滢、张俊霞、葛雨明、徐丹 何琳琳、姜磊、李国红、王潇 中国通信学会 李以华、张哲 前 言 车联网是依托先进的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 术、对车辆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和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当前正 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随着车联网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 服务能力不断丰富,潜在市场和盈利空间巨大,同时由于该领域具 有涉及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等多个产业的特征,车联网领域 的协同运用能力建设已成为保障和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根据中国通信学会研究咨询工作的统筹安排,中国通信学会知 识产权中心组织我国车联网和知识产权产学研用各领域专家,撰写 了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 2020 年)。 本白皮书通过调查车联网领域的产业生态和专利态势,探索建 立与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总体高度和长远规划相适配的知识产权 协同运用思路,营造有利于整合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和知识产 权资源的创新服务模式和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思路。 中国通信学会知识产权中心 首席专家 2020 年 11 月 目 录 第一章 2020年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 1 (一)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 1 (二)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 2 第二章 车联网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分析 ......................... 5 (一)车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全球总体态势 ......................... 5 (二)车联网专利重点持有人分析 ............................... 8 1.全球专利持有人情况 ..................................... 8 2.在华专利持有人分析 ..................................... 9 (三)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支专利格局分析 ........................ 10 1.车联网 V2X技术 ........................................ 10 2.智能网联汽车元器件 .................................... 18 3.智能驾驶技术 .......................................... 23 第三章 车联网知识产权运营情况 .................................27 (一) AVANCI专利池车联网专利运营情况 ....................... 27 (二) MPEG-2专利联盟 ....................................... 30 (三)我国车联网专利运用情况 ................................ 30 (四)车联网领域专利诉讼情况 ................................ 33 (五)车联网领域专利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5 1.车联网产业生态构成角色复杂 ............................ 36 2.主要阵营的知识产权协作运用的起点和诉求存在较大差异 .... 36 3.模式尚不清晰,以 市场为导向的利益链条有待进一步理清 .... 37 第四章 车联网知识产权发展策略建议 .............................38 (一)车联网专利布局策略 .................................... 38 1.车联网 V2X技术 ........................................ 38 2.智能网联汽车元器件 .................................... 39 3.智能驾驶技术 .......................................... 40 (二)车联网行业知识产权整体实力提升策略 .................... 40 1.提升车联网行业协同创新能力 ............................ 41 2.保护我国车联网自主知识产权 ............................ 41 3.推广我国 C-V2X等优势方向的技术标准 .................... 42 4.应对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 ............................ 43 (三)车联网行业知识产权运营策略 ............................ 43 图 目 录 图 1车联网专利全球年度申请趋势 .................................. 5 图 2 车联网专利在华年度申请趋势 ................................. 6 图 3 车联网专利全球地域分布情况 ................................. 7 图 4 车联网专利全球持有人统计 ................................... 8 图 5 车联网专利在华持有人分析 ................................... 9 图 6 802.11p专利全球年度申请态势 ............................... 11 图 7 802.11p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 12 图 8 802.11p专利全球申请人分布 ................................. 13 图 9 802.11p专利在华年度申请态势 ............................... 14 图 10 802.11p专利在华申请人分布 ................................ 15 图 11 C-V2X专利全球年度 申请态势 ................................ 15 图 12 C-V2X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 16 图 13 C-V2X全球专利申请人分布 .................................. 17 图 14 C-V2X专利在华年度申请态势 ................................ 17 图 15 C-V2X专利在华申请人分布 .................................. 18 图 16 车载传感器技术专利全球申请趋势 ........................... 19 图 17 车载传感器技术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 20 图 18 车载传感器技术专利在华 申请趋势 ........................... 21 图 19 车载计算装置专利全球申请趋势 ............................. 21 图 20 车载计算装置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 22 图 21 车载计算装置专利在华年度申 请趋势 ......................... 22 图 22智能驾驶全球专利申请趋势 .................................. 24 图 23 全球智能驾驶专利地域分布 ................................. 25 图 24 智能驾驶技术在华专利申请趋势 ............................. 26 图 25 AVANCI专利池专利持有人 ................................... 28 图 26 AVANCI许可费标准 ......................................... 30 表 目 录 表 1 近年中国专利运用调查统计数据表 ............................ 32 1 第一章 2020年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技术、车载计算技术等关键技术推动了汽 车智能程度的提升,而 5G 车载通信技术等加速了汽车网联化的进程。 因此,车联网技术对传统汽车和交通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智能化 与网联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全球处于车联网产业发展领先地位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在政策层 面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积极修改法律适应产业发展,加快推进 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标准制定, 并 积极推动标准合作。 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主要通过市场力量推动行 业和技术发展,政府在法律和政策层面积极创造发展条件。美国交 通部于 2015 年发布美国智能交通 系统( ITS)战略规划,围绕 实现车联网和推进车辆自动化两大目标,对车联网安全、交通效率、 交通环境、汽车和交通管理智能化和交通数据信息共享流通等方面 进行了重点规划。 欧洲将车联网等新技术作为未来核心竞争力重点培养,欧洲各 国政府在车联网领域通过巨额投资引导车联网产业发展。 日本政府直接参与重点产业推动,支持汽车智能化新技术应用, 重点聚焦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希望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 汽车行业的变革,总务省、警察厅和国土交通省等相关部门将展开 合作,推进通信网络的技术开发及制定必要的规则。 我国提出车联网技术应 发展先进的车载传感器和芯片,融合先 2 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要对复杂环境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具备智能化 决策与自动化控制功能,达到安全、高效、节能的下一代汽车和智 能交通发展要求。 (二)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高度重视车联网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目前在关键技术、 产业与政策等方面处于高速推进阶段。 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不断突破。相 关部委相继出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 通知等文件。同时,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印 发了智 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指导北京、上海、重庆、 江苏等省市发布了实施细则。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工作也在积 极推进中。 技术创新深入实施,标准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信部组织成立“国 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过多个科 技专项对车联网给予支持。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面向车联网业务场 景, 3GPP 从 2018 年第三季度开始启动 NR-V2X SI 阶段,于 2019 年 Q1 结束 SI 阶段的研究。紧接着 3GPP 启动 R16 NR-V2X 的标准 化工作,原预计于 2020 年 Q1 结束,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 , 3GPP 于 2020 年 7 月 3 日宣布 R16 NR-V2X 版本冻结。 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应用示范快速推进。 2019 年,工信部向通 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 5G 商 3 用牌照,并先后支持江苏(无锡)和天津(西青)创建车联网先导 区,协同自然资源部支持北京市针对自动驾驶地图在政策、管理和 技术等方面开展创新和应用试点工作, 2019 年成为车联网重点突破 的先导示范之年。 2020 年,国家发改委等 11 个部委就印发了智能 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为发展方向,以智能汽 车强国为建设目标,进行了六大 方面的任务部署,推动车联网产业 的规模化落地,提出到 2025 年,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 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 无线通信网络( NR-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 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产业接受程度逐步提升,国际合作稳步开展。一是整车企业接 受度达到较高水平,上汽、一汽、福特、通用、吉利等主机厂逐步 开发 V2X 相关产品,大力推动新车的联网功能。 2019 年 3 月,福特 宣布首款 C-V2X 车型 2021 年量产; 2019 年 4 月,上汽集团、一汽 集团、东风公司、长安 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汽车、 长城汽车、江淮汽车、东南汽车、众泰汽车、江铃集团新能源、宇 通客车等 13 家车企共同发布 C-V2X 商用路标 2020 下半年至 2021 上半年陆续实现 C-V2X 汽车量产。整车企业对 C-V2X 的接受程度 越来越高,汽车产业具备了较好的产业推广环境。二是交通行业将 其作为新技术选择,交通运输和交通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科研机 构和企业等纷纷表达了对 LTE-V2X 技术的支持,并在延崇高速、无 锡示范区等进行试验,但在具体设备产品应用和规模化示范中的推 4 动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工信部推动中欧、中 法车联网交流, 中德两国有关部门签署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 明,国标委会同工信部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召开中德智能网联汽 车标准化合作会议。 从目前产业落地来看 , 依托国内良好的产业环境,基于 LTE-V2X 的芯片模组、 OBU、 RSU 等核心设备均已具备实际商用能力,且已 经建立配套的端到端产业链。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国内正在加 速 5G NR( Uu)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支持 LTE-V2X 与 /或 5G NR ( Uu)车载设备也被车企广泛关注。目前 NR-V2X PC5 处于刚刚完 成标准核心协议的阶段, NR-V2X 的产 业化至少还需要经过产品开 发,验证和规模测试等阶段,面向的增强 V2X 业务场景还处于探索 阶段,国内外通信企业也还未将 NR-V2X 芯片纳入规划,行业普遍 预测 NR-V2X 芯片需要至少到 2023 年后才能支撑实际商用。 5 第二章 车联网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分析 (一)车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全球总体态势 截止到 2020 年 7 月,全球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累计达到 115013 件,合并同族共计 98821 件。从全球专利申请人来看,主要申请人 集中分布在传统车厂、汽车元器件企业、通信企业和互联网高科技 企业。从各国的研究实力看, 日本和美国企业仍占据较高地位;中 国是最大的专利产出国,部分公司(如华为、中兴、百度等)表现 突出。 从全球专利申请的技术流向来看,中国、美国、日本为智能网 联汽车领域的主要技术原创国和目标市场国。外国在中国有较多的 专利布局,而中国在海外布局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日本市场相对 封闭,主要由本国技术占领。 图 1 车联网专利全球年度申请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车联网专利申请的早期阶段,由于信息通信网络支撑业务能力 的限制,车联网技术专利以导航和车载娱乐等初期形态为代表,申 请人也主要 以 美国、欧洲等传统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强国为主,年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6 申请量基本保持在 4000 项以内。随着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技 术等周边支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车联网技术创新进入活跃阶段, 该领域的专利年度申请量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进一步,随 着 5G 概念的提出 , 5G 标准的发展演进, 5G 网络商用进程的加快, 应用的支撑能力为车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越来越多以互联网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兴创新主体 加入车联网领域的 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带动了该领域专利申请量的进一步持续快速 增长。 截止到 2020 年 7 月,在华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累计达到 34892 件,合并同族共计 24877 件。 图 2 车联网专利在华年度申请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2011 年至 2020 年的近十年间,车联网领域在华专利申请共计 30628 项;尤其是在 2015 年前后, 5G 通信系统技术创新为实现自 动驾驶提供了客观应用条件,大量 V2X 技术和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创 新高潮带动了该领域专利申请量的进一步激增。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7 图 3 车联网专利全球地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受理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 日韩地区和欧洲地区。我国是车联网专利的第二大目标市场国。虽 然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实力落后于欧美和日本,但在车联网领域具有 重要的市场地位。 中国 日韩 美国 欧洲 其他 8 (二)车联网专利重点持有人分析 1.全球专利持有人情况 图 4 车联网专利全球持有人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车联网专利全球前十五名的申请人主要是头部车企和 汽车零部 件供应商。欧美地区的零部件厂商和车厂类申请人在汽车电子类技 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较早,积累了大量的早期车联网技术相关专利。 通信和信息类企业是近十年内才逐渐关注车联网领域技术创新,技 术研发起步晚于汽车领域的申请人,从时间轴看,其专利的累计申 请量也相对较少。 日本电装公司( DENSO)车联网专利布局重点是自动驾驶技术, 占其车联网专利总数的近 50,同时电装公司通过自研、投资、合 资等方式,在车辆自动控制、驾驶员状态监视等车辆控制技术,以 及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通信技术,以及车辆自动驾驶的 AI 芯片 技术等领域,均布 局了高质量专利。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9 博世公司作为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非常重视车联网技术创 新,布局了大量车联网专利,以支撑其应用需求。从其专利布局的 技术分布看,博世公司在网联驾驶辅助技术、车辆管理平台技术、 安全技术、交通数据处理技术和导航与定位技术方面,均有较为集 中的专利布局。 2.在华专利持有人分析 图 5 车联网专利在华持有人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从车联网在华专利申请情况看,华为和中兴等本土通信企业围 绕车载通信技术、车载通信终端设备等专利进行了较有规模的布局; 国外汽车企业和零部件厂商如福特、博世、现代等,围绕如车车通 信、车辆传感感知与控制技术等进行布局。在华申请人的主要类型 包括本土通信企业、国外通信企业、国外车企、国外汽车零部件厂 商、国内车企、国内互联网企业以及聚焦车联网领域的初创科技公 司等。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电装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奥迪股份公司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大唐 罗伯特 博世有限公司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中兴 华为 10 华为公司在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 V2X 领域 , 但从 2019 年和 2020 年新公开专利上看,华为申请的部分自动驾驶、车辆 定位技术专利也逐渐公开,另有少量电动车电源管理专利也在申请 中,显示华为研发重心向垂直领域的纵深化延伸。 福特汽车一贯重视在华专利申请,其车联网技术专利在 华布局 也接近 300 件,主要集中在车辆自动驾驶、车辆间通信、车辆安全 控制,以及部分车辆管理平台技术方面。 (三)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支专利格局分析 1.车联网 V2X 技术 车联网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 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V2X 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车联网 V2X 技术产业链条包括芯片企业、 ITS 软件开发商、通 信厂商与主机厂、 Tier 1 厂商,车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道路运营商、 基础设施供应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等类型的企业。 C-V2X 经过 10 年无线技术发展,调度、干扰算法等技术更成熟, 更适应新的应用场景,满足更高的业务需求。 LTE-V2X 技术随着需 求的发展有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 LTE-V2X 逐步向 5G V2X 演进, 对自动驾驶场景的支持将逐渐丰富和优化。中国和欧洲已经表示, 将把 C-V2X 用于车对车和车对基础设施的通信。美国虽然一直没有 确定表示,但也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对 C-V2X 的支持。 ( 1) 802.11p 技术 专利态势 11 图 6 802.11p 专利全球年度申请态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截至 2020 年 7 月, 802.11p 类 V2X 技术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数 量为 3069 件,合并同族共计 2678 个专利族。 该技术方向专利申请总体上呈现较为缓慢的逐年增长的趋势, 早期的专利申请人以传统汽车企业、电子元器件厂商和通信厂商为 主。 推动车联网通信技术的创新和专利申请增长的原因主要包含两 方面因素 最近十年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非传统汽车行 业的创新主体,例如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集成商和初创企业等 也纷纷参与到车联网 V2X 领域的技术创新。 城市交通发展和民众消费主体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也从原有对 传统汽车单一的驾驶需求逐步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车 联网通信技术对场景和用例不断丰富。 0 100 200 300 400 12 图 7 802.11p 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从专利的地域分布情况看,受理基于 802.11p 的车联网通信技术 专利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日本、欧洲和中国等。 美国已经成为 V2X 领域基于 802.11p 相关技术最大的专利布局 目标国家,美国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占所分析的主要国家区域总量的 30。 专利数据统计发现,进入日本、美国的专利申请量均低于其原 创专利申请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和日本在 802.11p 技术方 向上的技术和专利布局整体实力较强,以技术输出为主,在他国市 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早期国内中小企业在 802.11p 路线上也已形成一定的专利 部署。 美国 日本 欧洲 中国 其他 13 图 8 802.11p 专利全球申请人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申请人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 Denso、 Ford、 Mitsubishi、 GM、 Honda、 Toyota、 Qualcomm、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Google 和 Intel。该领域领先企业专利持有 情况较为集中,前十名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总量为 1159 项,占比超过 总申请量的 50。 全球前十位申请人的申请类型可以分为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 厂商、半导体芯片厂商、通信企业。 其中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均是整车提供商或者汽车零部 件厂商,两类申请人的平均专利持有量达到 200 项左右。 专利统计还发现,在 802.11p 产业和市场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的 头部企业如博世等,在专利方面并未给 与充分重视,专利申请数量 较少。 从国内专利受理情况看,截至 2020 年 10 月, 802.11p 类 V2X 技术在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 550 余件件,合并同族接近 450 个专利 Intel Automotive Tech Google Gualcomm Toyota Honda GM Denso Mitsubishi FORD 14 族。近三年来专利申请已有下降趋势。 图 9 802.11p 专利在华年度申请态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与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大致相同, 802.11p 技术方向在华专利申请 量在总体上呈现较为缓慢的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3 年以前,年均申 请量在 30 件以内。第二阶段 2014 年至 2020 年的七年间,随着车联 网产业发展推动更多的创新主体参与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同时市 场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的因素,有效推动了车联网通信技术对场景 和用例等上层应用的支持能力不断丰富,技术创新成果呈现出缓慢 的累积增长态势。 在华专利申请人主要是车联网科技公司、中小型电子设备企业 和交通行业的科技服务类企业。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5 图 10 802.11p专利在华申请人分布 车联网 802.11p 在华专利申请人以车联网科技公司为主 , 其次是 车企和通信企业。 外国企业在华专利数量不占优势,均未进入前十名。 其中在华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依次是深圳金溢科技、 奇瑞汽车、北京握奇、北京万集科技、中兴、华为、东软、博泰悦 臻、深圳远征和宇龙 ; ( 2) C-V2X 专利态势 图 11 C-V2X专利全球年度申请态势 截至 2020 年 7 月, C-V2X 技术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数量为 4471 件,合并同族共计 2879 个专利族。 该技术方向近五年间专利申请呈现较为快速的增长趋势, 2016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6 年以后年度申请量已超过 500 件。 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联 网系统车与车、车与路线设施、车与 网络、车与人之间通信场景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手段,通信产 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纷纷在车联网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力 度。 我国通信企业在 C-V2X技术领域标准化和专利申请方面不断做 出贡献。 图 12 C-V2X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从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情况看, C-V2X 车联网通信技术专利数 量最多的是美国和中国等地区、其次是欧洲和日本地区。我国是 C-V2X 技术最大的专利受理国家和布局目标国家,美国的高通、英 特尔等通信芯片企业以及一些活跃的专利运营机构,包括美国的主 流车企比较重视 C-V2X领域的专利在其本部以及中国地区的申请和 布局。欧洲车企和通信企业均有一定数量的来华申请。我国企业开 展 C-V2X 技术海外专利申请的企业主要有华为、中兴和大唐等。 中国 美国 欧洲 日本 其他 17 图 13 C-V2X全球专利申请人分布 排名前十的申请人的总申请量为 1800 余项,占比接近总申请量 的 50,该领域领先企业专利持有情况较为集中。随着产业落地不 断向前推进 ,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活跃度会逐步 提升。 其中,在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华为、 中兴、 LG、大唐、爱立信、高通、三星、 ATT、英特尔和 Interdigital。 由排名可见, C-V2X 技术全球前十位的申请人以通信类企业为主, 包括通信设备提供商、半导体芯片商和电信运营商。 从国内受理情况看,截至 2020 年 7 月, C-V2X 技术在华专利申 请数量为 1397 件,合并同族共计 1312 个专利族。 图 14 C-V2X专利在华年度申请态势 排除专利公开期因素的影响,近五年间呈现较为快速的增长趋 0 100 200 300 4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8 势, 2015 年以后年度申请量已超过 200 件。 通信龙头企业以外的大量创新主体也多来越多的参与到 C-V2X 的产业创新中,如车联网科技企业、汽车零部件厂商、互联网新型 汽车厂商、互联网企业以及车联网平台企业等。 从专利申请内容统计看,除了通信方法本身的基础技术以外, 与技术产业落地相关联的工程类、应用业务类相关专利均有较好的 增长态势。 图 15 C-V2X专利在华申请人分布 C-V2X 技术方向申请人类型以通信类 企业为主。外国企业在华 专利数量分散,仅三星一家企业进入在华申请量前十名。华为、中 兴和大唐三家龙头企业占据明显的优势。中国移动、普天、鼎桥等 通信企业占据第二梯队。互联网汽车公司乐卡汽车和智慧交通与物 联网科技公司深圳金溢科技比较重视专利申请。 2.智能网联汽车元器件 高级辅助驾驶 ADAS 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车载传 感器的产业重要性逐渐提高。车载传感器包括雷达、 V2X 设备、高 清摄像 /照相和惯导等。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收集数据, 19 在行驶过程中随时感知周围的环境,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静态、 动态物体的识 别、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进而进行 系统的运算与分析,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车载计算装置包括车载 AI 芯片、 MPU、 MCU 等。 MPU、 MCU 等计算装置应用车载系统中,能够使汽车本身具有强大的运算分析 能力。 MCU 通常为单片机,是将 CPU、内存、计数器等集中在一颗 芯片上的处理器。 MPU 既能理解为处理器,也能理解为保护单元, 通常由成组的芯片构成, MPU 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计算、控制与判断。 近年来,伴随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全球芯片巨头纷纷进军汽 车产业,推出具备 AI 计算能力的主控芯片。根据 IHS 预测,车载主 控芯片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成长。 ( 1)车载传感器专利态势 图 16 车载传感器技术专利全球申请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截止目前,车载传感器类专利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数量累计 10681 件,合并同族 8829 个专利族。 由 2020 年以前的专利申请趋势可见,传统的车载传感器技术发 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 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年均申请量在 200 件以下。 2010 年以后 辅助驾驶技术等新需求的联动效应下,车载传感技术创新进入新的 阶段,专利申请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未来自动驾驶对主 动安全和高端定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车载传感领域的专利申 请量将会持续增长。 图 17 车载传感器技术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从专利申请地域分布情况来看,车载传感器专利数量最多的是 中国,其次是日本、美国、欧洲地区。 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已达全球的 40,体现出我国车载传感器技 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日本企业和美国车企业均有大量的来 华申请。日本和美国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比较重视车载传感器领域 的专利申请和布局。 从国内该领域专利受理情况看,截止目前车载传感器相关专利 在华申请量共计 3076 件,合并同族后共计 3057 个专利族。 2010 年 左右车载传感器领域在华专利申请量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 CN-中国 JP-日本 US-美国 DE-德国 EP-欧专局 21 图 18 车载传感器技术专利在华申请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 2)车载计算装置专利态势 截止到 2020 年 7 月,车载计算装置类专 利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 数量累计 19062 件,合并同族 16836 个专利族。 图 19 车载计算装置专利全球申请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车载计算装置相关专利全球申请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 在 2015 年以后,年度申请量已经超过千件。随着车联网应用形态不 断发展和丰富,车载计算装置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数据类型随之 不断丰富,在数据处理能力和业务逻辑控制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创新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2 空间。 图 20 车载计算装置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车载计算装置类专利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从地区专利数量占比 来看,车载计算装置专利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日本、中国、 欧洲地区。其中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已达全球的 27,我国已经 成为车载计算装置器技术第三大的专利布局目标国家,体现出我国 在当前和未来车联网市场的重要地位。 截止到 2020 年 7月,车载计算装置在华专利申请共计 5623件, 合并同族共计 5616 个专利族。车载计算装置类专利近十年间以每年 百件以上的申请量持续稳定增长。 图 21 车载计算装置专利在华年度申请趋势 其他 欧洲 日本 中国 US-美国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3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车载计算装置类已授权专利数量可观,单片机类计算处理装置 的专利申请较早,技术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 从技术分布上看,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车载计算装置的 数据处理和控制对象从最早的安防和导航发展到多传感器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等新方向。 3.智能驾驶技术 智能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 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依托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 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 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因此,智能驾 驶技术与车联网领域有一 定交叉,但不完全属于车联网领域。 智能驾驶技术涉及到全方位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包括环境感知、 决策与控制、高精地图、精准定位、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汽车测试 与验证等车辆智能化驾驶技术。 2018 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