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V1.6.docx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V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V1.6.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悟道方案网上搜索。
1、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目 录 1 总体规划方案 . 1 1.1 指导思想 . 2 1.2 发展原则 . 2 1.3 建设目标 . 3 1.4 建设内容 . 6 1.4.1 概念设计 . 6 1.4.2 总体架构 . 6 1.4.3 网络架构 . 8 1.4.4 数据架构 . 9 2 网络安全体系详细技术方案 . 13 2.1 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 13 2.1.1 方案背景 . 13 2.1.2 发展现状 . 14 2.1.3 建设目标 . 15 2.1.4 总体架构 . 17 2.1.5 建设内容 . 18 2.2 标准体系 .
2、64 2.2.1 方案背景 . 64 2.2.2 发展现状 . 66 2.2.3 需求分析 . 70 2.2.4 指导思想 . 74 2.2.5 基本原则 . 75 2.2.6 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 76 2.2.7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 99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1 总体规划方案 1.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 +”等政策 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 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 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
3、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 “互联网 +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 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 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 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 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 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 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 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 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 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 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 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
4、信息流对技术流、 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 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需求导向,智慧融市。 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推 进智慧化建设与全市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市各部门、各行业 协调发展,面向公众生活、工作等多元化需求,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优 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多元协同,创新立市。 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机制创新 与智慧城市建设本质需求的深度吻合。通过创新 应用、示范先行,带 动产业和技术发展,促进形
5、成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合作创新、创业创新要素集聚的发展格局。充分 发挥政府在规划设计、政策扶持、标准规范、试点示范等方面的引导 作用,创新与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市场 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 1.3 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道路,深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 合、促进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等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大 胆开拓创新;具有科学性和前 瞻性、实效性;有亮点,突出我市区位 优势。通过 2 年努力,迈入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先进行列,到 2021 年
6、 建成全国一流新型智慧城市。 实现多元普惠的民生服务。 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 服务新体系,智慧应用的建设使民众在城市多个维度都能够分享提升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市民满意度和生活品质,按照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 市民卡“一卡通”覆盖率 100%。电子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服务全覆 盖,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及医疗服务便捷度明显提升。为市民提供更高 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市民办事“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 通办”,为不同群体提供协同性 、综合性、针对性服务,线上为市民 提供“足不出户网上办事”窗口,并能够采集基础数据支撑委办局工 作。所有校园实现数字资源全覆
7、盖。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就业、养 老、文化体育服务。交通拥堵明显改善,实现品质交通,绿色出行。 实现智慧高效的城市管理。 以乌兰浩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 展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化建设与乌兰浩特全市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 促进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协调发展,面向公众生活、工作等多元化需 求,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数据为基,实 现决策有据,行动有方,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优 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实现融合创新的产业经济。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城 市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城市产 业支撑和吸纳就业能力显
8、著提升。完善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 用一体化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200 亿元,带 动智慧产业规模达到 800 亿元。培育一批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国际知名 品牌,打造中部地区智能制造谷。智能装备制造产值达两千亿级,汽 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材料分别达到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值过 500 亿。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实现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 建设完善全市基础设施,为智慧 城市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提升城市宽带网络 性能,实现无线城市覆盖,深化政务网络建设,统筹规划部署物联感 知网络,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利旧建新,降低成本投入,缓解
9、财政 压力。 实现安全可控的防护体系。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 基础。各党政机关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应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同步运行的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从业务需求出发,建立以 网页防篡改、域名防劫持、网站防攻击以 及密码技术、身份认证、访 问控制、安全审计等为主要措施的网站安全防护体系。积极落实信息 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审查、安全等级测评、风险 评估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使得乌兰浩 特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全时安全,溯源反制。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图 1新型
10、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4 建设内容 1.4.1 概念设计 图 2新型智慧城市概念设计图 1.4.2 总体架构 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 固定网络 骨干传输网 无线移动网络 高速泛在通讯网络 云 计算数据中心 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 数据库资源 基础 设施 视 音频感知 环境 感知 信号感知 位置 感知 ID 感知 公共 资源 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信息库 基础信息资源 身份认证 位置服务 公共应用支撑平台 资源目录 数据交换 主题数据库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智慧 应用 企业 信息库 电子政务 智能交通 数字城管 智慧旅游 智慧园区 智慧农业 智慧管理 智慧 产业 智慧教育 智慧医疗 智慧环保 智慧民生
11、智慧 社区 智慧社保 天网工程 智慧公安 应急指挥 智慧安全 服务 渠道 智慧城市门户 网站 手机应用 APP 网上办事 大厅 市民 一卡通 城市服务 热线 交互式 宣传屏 信 息 安 全 管 理 平 台 运 维 保 障 平 台 智慧 金融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图 3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围绕“开放共享、智慧创新”,充分整合现 有数据、系统、服务等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数据中心” 和“智能处理中心”,重点推进信息惠民、在线政府、城市治理、产 业经济四大领域建设。 设施基础 包括物联网、通信网、云设施、信息安全设施等,旨在 通过设施建设为数据
12、资源治理、各类新型智慧城市应用等提供基础保 障。 大数据中心 即通过融合基础库、主题库、融合库,对数据进行初 步处理,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 一级整备。 智能处理中心 通过对初步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业 务建模等深度开 发利用,形成知识和决策辅助信息,实现从数据到智 慧的价值转换。 领域应用 主要包括信息惠民、在线政府、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四 个方面,通过深化现有领域应用,强化跨行业、跨部门的智慧融合, 促进业务的快速反应和政务的高效协同,提升政府的智慧治理能力, 打造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体系,促进城市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13、 1.4.3 网络架构 图 4 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网络架构示意图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1.4.4 数据架构 1.4.4.1 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图 5 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4.4.2 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地理空间数据规划 建设好的地理空间框架应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通 过物联网的互联性和智慧化的功能,把所有东西立体化、虚拟化,这 是地理空间框架作为基础设施的基本目标。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图 6 地理空间数据规划 “地理空间框架”应包括空间数据集、管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 以及若干示范应用 4 个部分。为将地理空间数据更好的利用
14、到政务、 民生和产业上,在前 期对地理空间数据架构的规划上需考虑以下四点: 1)充分利用空间数据集的海量异构源数据,建立智慧城市的数 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功能仓库和集成管理等几方面的提升,实现 包括二维、三维、元数据信息的各类数据 存储,为智慧城市提供直观 的展现平台,为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提供基础和决策支持。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2)管理服务平台的转化,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管理平台 向智慧城市的集成运营平台转化,为提供基础数据和各类专题数据的 数据支撑,同时利用平台的快速搭建配置应用系统,零编程,模块化 的特点来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支撑。 3)支撑环境的拓展,地
15、理空间框架的环境应该向云的模式拓展。 4)作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国土、智慧交通、智慧规划、智慧旅游、 智慧医疗等行业的各个方面,地理空间框架有较大的应用基础,属于 能体现应用特点的尖端技术,能够成为智慧城市 应用发展的必要支撑。 2、视频类数据规划 视频类数据包括交通道路视频信息、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社区监 控视频信息等。视频类数据为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公共安 全等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支撑。对视频类数据的规划和地理空间数据类 似,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向集成运营平台转化、支撑 环境的云化。 视频数据有几大特点:采集设备多实时性要求高非结构化 数据流传输和存储数据量大。针对视频数据的特点
16、,有必要制定采 集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制度、数据传输方案、记录和存储策略、数据定 期整理的规则,而且对非结构化视频数据的有效智 能感知和识别,是 智慧城市视频类数据能否真正智能的关键。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1.4.4.3 结构化数据规划 1、公共数据库规划 依托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并形成自然资源与空 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 据库、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数据中心是各类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的汇聚地。数据中心采用通 用标识编码技术对城市内的人口数据、法人数据、地理数据、房
17、屋数 据、经济数据、设施设备数据、网格数据等各类需要标准化的数据统 一用一套方法建立通用标识编码标准,形成“全 信息链”数据库。在 此基础上再构架一体化云应用平台,实现各种业务系统在该平台上的 高效构建和集成。 2、核心数据规划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核心数据的安全,避免数据丢 失和被窃取,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对于核心数据应该按机密、重要 程度进行分类,采用分级的安全策略。对于机密程度和重要性都非常 高的数据,可采用网络物理隔离、强密钥的身份验证机制、多重安全 保障体系、及时可靠的容灾备份方案来保障数据 安全。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2 网络安全体系详细技术方案
18、2.1 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2.1.1 方案背景 2.1.1.1 政策背景 在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方面,我国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已经 将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要“确保国家的政 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目标。 2003 年中发办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 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现在已经成为了我 国当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004 年起,公安部相继发 布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管理办法及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 通知,旨在指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19、工作的开展。近几年随着我国信 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斯诺登”等信息安全事件的“表现” 也加强了我国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视。 2017 年中央网络安全和 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 近平任组长并主持工作,做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讲话。以终端安全、主机安全、 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 护制度在全国全面并强制的推广,覆盖了政府、企业等全行业的信息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安全领域。网络安全作为我国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参 照 相关的信息安全政策。
20、 2.1.1.2 社会背景 智慧城市中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应用领域和应用 场景的不断涌现,对电子认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在智慧 城市建设中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需求,加强技术研发,研究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便捷性和产 品易用性,保护用户隐私和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 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服务,保 证智慧城市服务功能的安全。 2.1.2 发展现状 新型新型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等背景下,围绕改善 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 可持续发展等关注点,综合利用物 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
21、城市现有信息化基础,融合先进 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对 城市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并 整合构建协同共享的城市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利用,从而 为城市运行和资源配置提供智能响应控制,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提供智能决策依据及手段,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信息资源及开放 式信息应用平台的综合性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技术方案 V1.6 2.1.3 建设目标 从智慧城市业务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运营等方面入手, 统筹规划智慧 城市信息安全工作,保障智慧城市业务、民生和经济的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我市
22、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等级保护和国家电子政务 外网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满足适度安全原则以及标准化、可控 性、完备性和最小影响,数据分级保护的原则。 2、信息安全涉及到智慧城市的各个层面,单一的安全解决方案 不能满足智慧城市的中信息安全的需要。只有通过构建统一的智慧城 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较为全面覆盖物理层风险、感知终端的风险、 网络传输的风险、数据风险、应用风险以及管理运维的风险,才能够 有效地保障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结合相关的规定及建 设与运维智慧 城市信息安全系统的经验,我市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将按 照“一个中心、三个能力”原则进行“一个中心、三个体系”的规划 建设,将根据
- 温馨提示:
建议用WPS软件(.pptx、.docx)打开文档,少量文档使用Microsoft(.ppt、.doc)打开易出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打开文档,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智慧 城市 网络安全 体系 技术 方案 v1
